日前,《税务研究》2019年1期正式刊发了《利用区块链技术促进税收管理现代化的研究》课题组核心成果之一:《基于区块链的“互联网+税务”创新探索——以深圳市税务局的实践为例》,并在“中国税务”微信公众号进行了转发。为进一步促进该领域的学习和研究,公众号将陆续整理并发布研究所多年来系列相关成果。本期公众号结合研究所不久前召开的结题会议情况及前期成果,进行第一期综合报道,以供大家批评指正。
内容提要
本文以区块链为切入点,将区块链和“互联网+ 税务”行动计划联系,分析了其在理念和管理方法上的匹配性,并结合国家税务总局深圳市税务局在区块链发票方面的实践探索,概括了其在发票信息流方面的创新所在。在此基础上,本文还探讨了区块链对实现真正的“信息管税”的突破性意义,并对进一步完善基于区块链的“互联网+税务”提出了建议,以期为促进税收管理现代化提供有益参考。
关键词:区块链 “互联网+ 税务” 电子发票 信息管税
区块链与“互联网+ 税务”
(一)区块链发展的现状简述
由于区块链具有去中心化、不可篡改、可追溯、高可信、高可用等特点(邵奇峰、金澈清、张召等,2018),并且近年来随着在共识机制、隐私保护、部分存储、跨链、数据分析技术等方面的不断拓展,在业界担忧的吞吐量、事务处理、并发处理、查询统计、访问控制、可扩展性等方面不断改进,对于提升互联网基础和应用具有重大应用前景,因此在各国蓬勃发展。根据“弯道超车”的信息化战略,我国在区块链领域超前布局, 积极探索基于区块链的行业应用。 2016年,区块链技术首次被列入国务院《“十三五”国家信息化规划》;2018 年,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工业互联网发展行动计划(2018~2020 年)》,目前已经取得了喜人的成绩。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中心的统计结果(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中心,2018),截至2018 年3 月底,我国以区块链业务为主营业务的区块链公司数量已经达到456 家,产业初步形成规模。从区块链产业细分新成立公司分布状况看,区块链领域的行业应用类公司数量最多。其中,为金融行业应用服务的公司数量达到86 家,为实体经济应用服务的公司数量达到109 家。此外,区块链解决方案、底层平台、区块链媒体及社区领域的相关公司数量均在40 家以上。这一良好产业发展态势为区块链在“互联网+税务”中的应用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二)区块链与“互联网+ 税务”的匹配性
国内外不少研究者已经注意到了区块链对税收管理的促进和影响(张之乐,2017;杰弗里。欧文斯、何振华、王思凡等,2017;董志学、张义军、宋涛,2018;杜莉和郑毓文,2018;谢波峰,2018)。本文将结合“互联网+ 税务”行动计划,对区块链在税收管理现代化的应用作进一步的分析。
区块链不仅仅是信息技术的新发展,而且是“互联网+”不断深入发展的重要维度,与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有机构成了“互联网+”的进一步应用立体技术基石,其内含的透明可信理念更是驱动其风靡的重要原因,是解决互联网发展以来若干沉疴的潜在“良药”。“互联网+ 税务”的建设符合税收管理现代化的内在逻辑(谢波峰,2017),其多方合作、公开透明、开放互动等基本理念与区块链高度匹配,区块链对现代税收管理的先进方法也支撑有力。
1.基本理念层面的匹配。第一,“互联网+”提倡多方合作参与税收管理现代化建设的理念与区块链的组成方式异曲同工。区块链建设过程中需要不同的参与方共同形成区块链,虽然由于架构和技术路线不同,不同节点的功能各有不同,但这并不意味着否定某一方在区块链形成当中不可或缺的参与主体地位。构建税收管理现代化体系同样如此。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以往片面强调对立的“征纳关系”,越来越不符合税收管理现代化建设面临的时代新背景和新理念。在通过“互联网+”进行税收管理现代化建设过程中,税务部门、纳税人、政府相关管理机构、第三方服务机构等各方都是参与建设者,基于区块链信息对称主体的技术保障,则不仅鼓励了各方参与的积极性,而且从技术基础上保证了各方参与的权利。
第二,“互联网+”追求税收管理现代化的公开透明目标是区块链技术得天独厚的优势。首先,公开透明的含义并非是所有的涉税信息完全无条件地公开给任何人,区块链意义上的公开透明与税收管理现代化意义上的公开透明基本上含义是相似的,其基本内涵都是指数据不可篡改、真实有效,数据和信息的生命周期中各个增加、删除、修改过程是公开的、透明的。通过区块链技术实现公开透明,解决税收管理中各方的信息不对称具有先天的优势。
第三,“互联网+”的开放互动在区块链中也有保障和体现。基于“互联网+”的税收管理现代化强调通过各种形式与多种平台和纳税人互动,区块链形成和发展的各个过程都可以予以保障和体现。不仅区块链形成中要通过共识和信息分布式存储不同区块的信息, 而且在体系框架中要通过标准和规范、应用服务,贯通应用架构,对各种税收管理业务需求进行交互,还可以通过跨链服务,对涉税其他部门的跨部门区块链交换信息。除此之外,基于区块链发展形成的技术为保证税收管理现代化提供了专业高效的新手段。以智能合约为例,通过将税收法律代码化,即所谓“law is code”,为涉税业务处理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为税收争议和税收法律确定性提供了新的解决契机。
2.管理方法的支撑。近年来,我国税务部门不断探索,通过将一些单项的管理措施进行集成,形成了以税收大数据为依托,以“实名办税制+分类分级+信用积分+风险管理”为核心的闭环管理机制, 联动集成的税收征管现代化之路正逐步得以实现。一般而言,管理方法需要靠技术手段落实。
通过管理方式与区块链匹配分析表,不难看出,区块链对下一阶段税收管理现代化的主要管理方式和方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第一,基于区块链的全要素大数据采集。目前,区块链在各个行业都在不断深入发展,税务行业在探索区块链应用的同时,金融行业、物流行业、部分工业行业等多个行业都在纷纷形成各自的行业应用区块链,甚至于在支付清算、供应链等金融应用中已有一定规模。在不断成熟的跨链技术支持下,发票流、资金流、生产信息流、物流等全面的信息采集将更加准确及时,为形成税收管理现代化中的税收大数据提供有力支撑,为税收管理新模式奠定数据基础。
第二,区块链对风险管理的支撑主要来自信息流动方式和采集的广泛性。一方面,在区块链技术支撑下,以往的上下游的数据串流将变成矩阵式的数据流动,新的数据信息流动方式,为集成发展的管理制度和管理平台提供了有利条件,方便各管理环节、各管理部门之间的信息交换。另一方面,税收管理现代化中的风险管理,其基础来自信息的准确性和广泛性。区块链技术基于多中心化、可回溯等技术特征,为信息的真实准确性提供了更多的保障。在不断发展的、越来越广泛应用的区块链发展前景之下,信息的广泛性更是值得期待。
第三,区块链对事后管理的支持。基于区块链文件记录的不可篡改性,纳税人涉税行为在交易过程中被记录后,税务部门可以在事后进行检查,而不用担心信息不及时检查带来的信息失真问题。这一方式可以节约大量的税收管理成本,并真正将纳税遵从的责任还给纳税人自己。
第四,区块链对纳税信用的支持。在区块链的世界中,行为都是真实记录的,都是可追溯的。在带有认证中心(Certificate Authority,CA)模式的区块链应用中,这一技术组合进一步强化了纳税人对自己的涉税行为负责的意识,为建立基于纳税信用的管理方式奠定了扎实的技术基础。
深圳市税务局的实践
深圳作为改革开放“先行先试”的排头兵,在区块链税收管理应用方面也不甘示弱,在国家税务总局的支持下,已经进行了有益的尝试。
(一)概 况
2018 年3月,国家税务总局深圳市税务局(以下简称“深圳市税务局”)着手研发“区块链+ 电子发票”的试点实施方案,并依托深圳肥沃的互联网土壤,引入腾讯公司的技术力量,快速推进并发布了全国首个“区块链+ 电子发票”的技术方案。该方案在5月份上报国家税务总局得到批复后,深圳作为“区块链+ 电子发票”唯一的试点城市,开始了“区块链+ 电子发票”的推广试点工作。
按照国家税务总局对试点推广工作的要求,从未纳入增值税税控开票系统的部分纳税主体入手,一期邀请了停车场、餐饮行业等部分企业参与试点,在不增加纳税人负担的前提下,打通从消费环节到报销环节的发票流转全链条。在推进过程中,深圳市税务局选择了迭代开发、逐步完善的技术路线,边试点、边总结、边完善,确保试点风险可控。
(二)“区块链+ 电子发票”的主要特征
与国内其他公司提出的区块链发票方案相比,深圳市税务局研发的“区块链+电子发票”试点实施方案与其有共同之处,其共性都是将区块链技术优势与电子发票相结合,参与区块链的企业和税务机关共同维护一个高安全性的、不可篡改的、符合一致性要求的数据库,破除了单点系统的壁垒,实现了多点系统相互之间的一致性合作,以及节点作恶的防范。深圳市税务局研发的“区块链+电子发票”试点实施方案与其他方案又有着明显区别,这一区别被业内专家概括为“区块链(上)(开)发票与(开)发票(上)区块链”。具体而言可以概括如下:
1. 交易即开票,“资金流、发票流”二流合一。通过“资金流、发票流”的二流合一,将发票开具与线上支付相结合,实现“交易数据即发票”,结合实名制,有效解决实时开具发票填写不实、不开、少开等问题,通过一键报税,实现税款及时足额入库。
2.全信息上链,全流程实时监管。通过区块链管理平台实时监控发票开具、流转、报销全流程的状态,发票全流程实时可查、可管,通过发票限额实时调整,对发票实行精细化管理。企业注册上链时,即将开票限制规则上链,消费者向企业请求开票时,“区块链+ 电子发票”系统自动判断开票企业的开票额度是否用完,实现开票条件的限制。风险企业一经被发现,经过系统同步,“区块链+ 电子发票”系统就能对风险企业进行限制管制,紧急停开,事前完成风险控制。
3.全流程打通,形成业务线上全闭环。通过多节点的参与,打通发票的全流程—领票、开票、流转、报销、申报,发票的整个生命周期都可以在线上完成,实现了业务全闭环。通过接口开放对接财务系统等服务商,发票查询真伪更方便。与报销服务商打通后,即可实现线上报销还款,形成从领票开票到报销的线上全闭环。
更值得一提的是,深圳市税务局研发的“区块链+电子发票”试点实施方案带来的税收管理流程和方法创新,甚至于为实现真正的“信息管税”提供了契机。
(三)创新点分析:基于发票的征纳信息闭环流径
1. 发票信息流的创新与变化。在区块链平台,基于开票企业、用票人、受票企业等要素的细分(刘志安、谢波峰、赵杰夫等,2018),发票信息化运行大致如图1 所示:
图1 区块链发票信息流转示意图
第一,从符合条件企业端开具发票信息出口(目前增值税发票管理新系统需要经金税三期配号、发票新系统、电子发票管理)。这是一个根本性的革命性变化。
第二,通过区块链平台,经开票路径设定,到达第三方开票节点或者自建节点,作为用票人的消费者,在链上认领,更新链上发票信息(用户身份及相应发票信息)。
第三,根据企业财务规则,企业内部进行报销,并更新链上发票状态。
第四,企业财务(税务)管理系统上链,交换相应的发票信息到开票方的财务(税务)系统,根据相应的规则,进行增值税发票及纳税申报事项,并更新链上状态。在区块链平台中,申报事项的主要意义是多方主体对涉税事项及信息的确认,其必要性在涉税主体(不仅仅法定纳税人)与涉税事项(信息)分离的前提基础没有改变下,仍有必要。
除了上文提及的发票生命周期起始点的根本性变化外,以上流程中涉及的核心创新有:第一,开票信息路径的变化。在区块链中,发票信息改变了端到端的顺序流动,而是以区块链节点为链接点,在税务局端、开票企业、用票企业,通过各分工节点,进行矩阵式的多流向交换。第二,受票信息路径的变化,实质上是指区块链发票认领、报销、申报等状态的改变。区块链发票在生命周期中,在区块链上状态信息的改变,不仅在区块链节点上发生,还根据现有的管理需要和系统约定,更新至税务局端、受票企业(人)、用票人等各个相关方的应用系统中。
概括来看,在区块链发票信息结构和信息流径下,结合区块链低层节点信息和上层的应用程序,在区块链发票开票行为完成后,可对区块链发票全生命周期的状态进行多向验证、更新和交换,全面防范发票的管理和使用风险。在管理风险方面,在区块链的可信验证机制层面解决电子发票信息的真实世界身份与电子身份(系统纳税人号)唯一对应、安全可靠、真实可信等问题。在使用风险方面,当用票端发起报销或核销行为时,受票端电子发票信息与用票端电子发票信息在企业端进行核对。这一核对是电子发票应用的增值应用,通过在税务局一端开票企业和受票企业信息的映射和核对,消除非受票企业自身产生的发票管理风险。
2.为真正的“信息管税”的税收管理现代化模式提供契机。理论上看,无论是否是电子发票,实现“电子信息管税”,而不是所谓的“发票管税”,关键在于税务部门对发票管理的定位。在纸质发票阶段, 税务部门将纸质发票的全生命周期纳入管理流程,把纸质发票作为税收管理的基础,从而让原本只有发货和记账两大功能的发票,衍生了第三大功能—税收管理凭据,并从此有了所谓的“发票管理”的说法。目前,在税收管理外部社会、经济、技术环境发生重大变化,以及纳税人遵从意识不断提高的情况下,我国税务部门对发票的依赖性开始有了一些改变,不仅制度上开始认可非发票凭据,而且在工具上也逐步从纸质向电子形态转变。
这一转变到了区块链发票阶段,更是可能将要发生革命性的变化。在前述发票信息流转路径的描述当中,我们已经提到发票的起始点将不再是税务部门,依托区块链的技术特点,发票的开具将逐渐回归其原来的商业功能,只要资质符合,企业不用在税务部门事先领票,可以直接开具。企业在发票事项上的自主权将越来越强,在发票事项上的事前税收管理将逐渐变成事后的税收管理。鉴于发票信息(并非发票本身)在税收管理中的核心位置,我们可以预期,税收管理现代化模式将会发生根本性的提升和改变,真正的“信息管税”到来的可能性将大大增加。
完善和提升的政策建议
区块链引入“互联网+”建设,不仅仅是完善,还将会有大幅提升的契机。为了进一步推进基于区块链的“互联网+ 税务”,本文提出了以下几方面的完善和提升建议:
(一)对税收管理应用区块链进行总体规划
区块链如果成为数字中国建设的重要支撑(工业与信息化部信息中心,2018),那么其也将成为税务信息化未来5~10年后的重要基础设施。从这一角度出发,的确有必要进行统一的总体规划。在这一规划中,既要动态地认识区块链的能与不能(谢波峰,2018),又要考虑中国税收管理和信息化的现实。要清晰地认识到,即使区块链必然成为未来的重要基础,这一过程也需要时间,需要循序渐进。区块链与非区块链平台将在过渡期内共存,核心应用将根据条件成熟,不断向区块链应用迁移。还要看到区块链技术也在不断发展,在目前作出的总体规划中,重在体现主要业务逻辑设想,而不一定涉及具体的实施技术路径和方案。
要通过考虑跨行业区块链接口平台、税务链管理平台、应用服务管理平台、非区块链接口平台等重要平台,进行顶层设计,规划发展空间。其中,通过跨行业区块链接口平台,将税务区块链和银行区块链、物流区块链、其他领域涉税区块链联系,实现多个区块链之间的涉税信息互联互通;通过税务链管理平台,管理全网节点和链的税务场景和信息;通过应用服务管理平台,承载包括区块链发票在内税收管理的业务逻辑,同时对外提供接口功能;通过非区块链接口平台,实现税务区块链平台与非区块链平台的交互,协调好两类平台之间的信息交换和功能互动,对于推进区块链在税收管理现代化中的应用至关重要。同时,还要做好业务逻辑、数据交换等多个层面的接口,将相关涉税处理功能和信息,在非区块链应用和区块链应用之间进行统一传递,确认不同应用的紧密耦合。
(二) 加快形成基于区块链的税收管理新信息结构
区块链的本质特征之一就是信息记录方式的革命。因此,必须重视其对税收管理信息结构的改进,要加快形成基于区块链的税务区块链矩阵、涉税区块链圈等新信息结构。
第一,税务区块链矩阵。区块链矩阵是基于区块链税收管理信息系统的基础设施。在区块链平台中,要总结现有税务信息架构的经验和教训,深入研究区块链的特点,优化现有的税务信息结构,形成完善的税务区块链矩阵。具体包括居民企业基本信息及信用、居民自然人基本信息及信用、非居民情况、财产情况、发票信息、风险情况,提供不同纳税人、不同生命周期、不同维度的信息对接和流动,为整合涉税信息利用提供新契机。
第二,涉税区块链圈。区块链圈实际上就是不同行业和部门的跨区块链合作。通过区块链合作平台,与金融链、物流链、政府涉税链合作,形成税务区块链的“朋友圈”。税务机关通过区块链技术,一方面可以实现构建包括税务机关在内的政府涉税信息监管链圈。通过建立税务、市场监管、财政、海关、银行、法院等部门的区块链交换和合作,税务机关可以对交易链条上政府管理部门各方的信息进行全面掌握分析,提升征税效率和准确性,并能够指导税收征管、税务稽查等具体工作的有序化、有针对性开展。另一方面还可以实现构建税务发票(信息链)、资金链、物流链等企业运营信息共享和交流,实现“可信涉税信息管理”,编织纳税人涉税信息增值服务链圈,通过与金融行业、物流行业、行业协会等合作,为经济运行提供可靠的信息保障。
(三) 研究和探索基于区块链的税收管理现代化模式
区块链不仅是一种新技术,它给各行各业更大想象空间的是其对业务模式和管理方法带来的广阔空间。对税收管理现代化而言,更是如此。目前,我国已经形成了“互联网+税务”发展的良好格局,税收管理现代化具有了一定的基础。然而,税收管理现代化的动态演进要求税收管理体现和反映时代的背景,这一要求在区块链、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涌现的背景下,就是要求充分挖掘和利用技术可能性,进一步提升征管自动化的程度,优化税收管理的核心功能,形成基于新技术的税收管理新模式。本文结合区块链的技术特点以及我国税收管理的实践情况,提出了如图2所示的现代化税收管理模式设想。
该设想大致如下:第一层次,基于区块链的自动征管。在这一层次中,征管程序高度结构化、自动化,在信息透明、开放互动、程序自动的区块链征管矩阵网络中,按照确定的税收法律规则,自动执行,征纳成本最低,征管效率最高。第二层次,基于区块链的积极征管。在这一模式下,基础管理功能将不再是重点,而将形成基于自动化征管流程的核心管理功能,充分发挥税务部门的积极主动性。第三层次,基于区块链的互动征管提升。这一层次涉及的功能主要解决由于税法抽象和滞后经济社会发展而引起的模糊性和不确定性问题,进一步将出现的问题法制化、规范化,并在条件成熟之后,循环转变为前两个层次的税收管理和服务。
以上三个层次互相支撑,有机地构成基于区块链的现代化征管模式。
总之,我们认为,区块链技术还在不断深入发展,其有着与“互联网+ 税务”行动计划的内在匹配性,我们需要在丰富实践的基础上,敏锐地把握创新契机和革新方向,充分理解技术和业务发展趋势,扬利去弊,进一步推进我国税收管理现代化的深入发展。
来源:《税务研究》第1期
建议引用格式:利用区块链促进税收管理现代化的研究课题组.构建电子发票生态链的探索[J].税务研究,2019(01):68-73.
日前,《税务研究》2019年1期正式刊发了《利用区块链技术促进税收管理现代化的研究》课题组核心成果之一:《基于区块链的“互联网+税务”创新探索——以深圳市税务局的实践为例》,并在“中国税务”微信公众号进行了转发。为进一步促进该领域的学习和研究,公众号将陆续整理并发布研究所多年来系列相关成果。本期公众号结合研究所不久前召开的结题会议情况及前期成果,进行第一期综合报道,以供大家批评指正。
内容提要
本文以区块链为切入点,将区块链和“互联网+ 税务”行动计划联系,分析了其在理念和管理方法上的匹配性,并结合国家税务总局深圳市税务局在区块链发票方面的实践探索,概括了其在发票信息流方面的创新所在。在此基础上,本文还探讨了区块链对实现真正的“信息管税”的突破性意义,并对进一步完善基于区块链的“互联网+税务”提出了建议,以期为促进税收管理现代化提供有益参考。
关键词:区块链 “互联网+ 税务” 电子发票 信息管税
区块链与“互联网+ 税务”
(一)区块链发展的现状简述
由于区块链具有去中心化、不可篡改、可追溯、高可信、高可用等特点(邵奇峰、金澈清、张召等,2018),并且近年来随着在共识机制、隐私保护、部分存储、跨链、数据分析技术等方面的不断拓展,在业界担忧的吞吐量、事务处理、并发处理、查询统计、访问控制、可扩展性等方面不断改进,对于提升互联网基础和应用具有重大应用前景,因此在各国蓬勃发展。根据“弯道超车”的信息化战略,我国在区块链领域超前布局, 积极探索基于区块链的行业应用。 2016年,区块链技术首次被列入国务院《“十三五”国家信息化规划》;2018 年,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工业互联网发展行动计划(2018~2020 年)》,目前已经取得了喜人的成绩。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中心的统计结果(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中心,2018),截至2018 年3 月底,我国以区块链业务为主营业务的区块链公司数量已经达到456 家,产业初步形成规模。从区块链产业细分新成立公司分布状况看,区块链领域的行业应用类公司数量最多。其中,为金融行业应用服务的公司数量达到86 家,为实体经济应用服务的公司数量达到109 家。此外,区块链解决方案、底层平台、区块链媒体及社区领域的相关公司数量均在40 家以上。这一良好产业发展态势为区块链在“互联网+税务”中的应用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二)区块链与“互联网+ 税务”的匹配性
国内外不少研究者已经注意到了区块链对税收管理的促进和影响(张之乐,2017;杰弗里。欧文斯、何振华、王思凡等,2017;董志学、张义军、宋涛,2018;杜莉和郑毓文,2018;谢波峰,2018)。本文将结合“互联网+ 税务”行动计划,对区块链在税收管理现代化的应用作进一步的分析。
区块链不仅仅是信息技术的新发展,而且是“互联网+”不断深入发展的重要维度,与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有机构成了“互联网+”的进一步应用立体技术基石,其内含的透明可信理念更是驱动其风靡的重要原因,是解决互联网发展以来若干沉疴的潜在“良药”。“互联网+ 税务”的建设符合税收管理现代化的内在逻辑(谢波峰,2017),其多方合作、公开透明、开放互动等基本理念与区块链高度匹配,区块链对现代税收管理的先进方法也支撑有力。
1.基本理念层面的匹配。第一,“互联网+”提倡多方合作参与税收管理现代化建设的理念与区块链的组成方式异曲同工。区块链建设过程中需要不同的参与方共同形成区块链,虽然由于架构和技术路线不同,不同节点的功能各有不同,但这并不意味着否定某一方在区块链形成当中不可或缺的参与主体地位。构建税收管理现代化体系同样如此。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以往片面强调对立的“征纳关系”,越来越不符合税收管理现代化建设面临的时代新背景和新理念。在通过“互联网+”进行税收管理现代化建设过程中,税务部门、纳税人、政府相关管理机构、第三方服务机构等各方都是参与建设者,基于区块链信息对称主体的技术保障,则不仅鼓励了各方参与的积极性,而且从技术基础上保证了各方参与的权利。
第二,“互联网+”追求税收管理现代化的公开透明目标是区块链技术得天独厚的优势。首先,公开透明的含义并非是所有的涉税信息完全无条件地公开给任何人,区块链意义上的公开透明与税收管理现代化意义上的公开透明基本上含义是相似的,其基本内涵都是指数据不可篡改、真实有效,数据和信息的生命周期中各个增加、删除、修改过程是公开的、透明的。通过区块链技术实现公开透明,解决税收管理中各方的信息不对称具有先天的优势。
第三,“互联网+”的开放互动在区块链中也有保障和体现。基于“互联网+”的税收管理现代化强调通过各种形式与多种平台和纳税人互动,区块链形成和发展的各个过程都可以予以保障和体现。不仅区块链形成中要通过共识和信息分布式存储不同区块的信息, 而且在体系框架中要通过标准和规范、应用服务,贯通应用架构,对各种税收管理业务需求进行交互,还可以通过跨链服务,对涉税其他部门的跨部门区块链交换信息。除此之外,基于区块链发展形成的技术为保证税收管理现代化提供了专业高效的新手段。以智能合约为例,通过将税收法律代码化,即所谓“law is code”,为涉税业务处理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为税收争议和税收法律确定性提供了新的解决契机。
2.管理方法的支撑。近年来,我国税务部门不断探索,通过将一些单项的管理措施进行集成,形成了以税收大数据为依托,以“实名办税制+分类分级+信用积分+风险管理”为核心的闭环管理机制, 联动集成的税收征管现代化之路正逐步得以实现。一般而言,管理方法需要靠技术手段落实。
通过管理方式与区块链匹配分析表,不难看出,区块链对下一阶段税收管理现代化的主要管理方式和方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第一,基于区块链的全要素大数据采集。目前,区块链在各个行业都在不断深入发展,税务行业在探索区块链应用的同时,金融行业、物流行业、部分工业行业等多个行业都在纷纷形成各自的行业应用区块链,甚至于在支付清算、供应链等金融应用中已有一定规模。在不断成熟的跨链技术支持下,发票流、资金流、生产信息流、物流等全面的信息采集将更加准确及时,为形成税收管理现代化中的税收大数据提供有力支撑,为税收管理新模式奠定数据基础。
第二,区块链对风险管理的支撑主要来自信息流动方式和采集的广泛性。一方面,在区块链技术支撑下,以往的上下游的数据串流将变成矩阵式的数据流动,新的数据信息流动方式,为集成发展的管理制度和管理平台提供了有利条件,方便各管理环节、各管理部门之间的信息交换。另一方面,税收管理现代化中的风险管理,其基础来自信息的准确性和广泛性。区块链技术基于多中心化、可回溯等技术特征,为信息的真实准确性提供了更多的保障。在不断发展的、越来越广泛应用的区块链发展前景之下,信息的广泛性更是值得期待。
第三,区块链对事后管理的支持。基于区块链文件记录的不可篡改性,纳税人涉税行为在交易过程中被记录后,税务部门可以在事后进行检查,而不用担心信息不及时检查带来的信息失真问题。这一方式可以节约大量的税收管理成本,并真正将纳税遵从的责任还给纳税人自己。
第四,区块链对纳税信用的支持。在区块链的世界中,行为都是真实记录的,都是可追溯的。在带有认证中心(Certificate Authority,CA)模式的区块链应用中,这一技术组合进一步强化了纳税人对自己的涉税行为负责的意识,为建立基于纳税信用的管理方式奠定了扎实的技术基础。
深圳市税务局的实践
深圳作为改革开放“先行先试”的排头兵,在区块链税收管理应用方面也不甘示弱,在国家税务总局的支持下,已经进行了有益的尝试。
(一)概 况
2018 年3月,国家税务总局深圳市税务局(以下简称“深圳市税务局”)着手研发“区块链+ 电子发票”的试点实施方案,并依托深圳肥沃的互联网土壤,引入腾讯公司的技术力量,快速推进并发布了全国首个“区块链+ 电子发票”的技术方案。该方案在5月份上报国家税务总局得到批复后,深圳作为“区块链+ 电子发票”唯一的试点城市,开始了“区块链+ 电子发票”的推广试点工作。
按照国家税务总局对试点推广工作的要求,从未纳入增值税税控开票系统的部分纳税主体入手,一期邀请了停车场、餐饮行业等部分企业参与试点,在不增加纳税人负担的前提下,打通从消费环节到报销环节的发票流转全链条。在推进过程中,深圳市税务局选择了迭代开发、逐步完善的技术路线,边试点、边总结、边完善,确保试点风险可控。
(二)“区块链+ 电子发票”的主要特征
与国内其他公司提出的区块链发票方案相比,深圳市税务局研发的“区块链+电子发票”试点实施方案与其有共同之处,其共性都是将区块链技术优势与电子发票相结合,参与区块链的企业和税务机关共同维护一个高安全性的、不可篡改的、符合一致性要求的数据库,破除了单点系统的壁垒,实现了多点系统相互之间的一致性合作,以及节点作恶的防范。深圳市税务局研发的“区块链+电子发票”试点实施方案与其他方案又有着明显区别,这一区别被业内专家概括为“区块链(上)(开)发票与(开)发票(上)区块链”。具体而言可以概括如下:
1. 交易即开票,“资金流、发票流”二流合一。通过“资金流、发票流”的二流合一,将发票开具与线上支付相结合,实现“交易数据即发票”,结合实名制,有效解决实时开具发票填写不实、不开、少开等问题,通过一键报税,实现税款及时足额入库。
2.全信息上链,全流程实时监管。通过区块链管理平台实时监控发票开具、流转、报销全流程的状态,发票全流程实时可查、可管,通过发票限额实时调整,对发票实行精细化管理。企业注册上链时,即将开票限制规则上链,消费者向企业请求开票时,“区块链+ 电子发票”系统自动判断开票企业的开票额度是否用完,实现开票条件的限制。风险企业一经被发现,经过系统同步,“区块链+ 电子发票”系统就能对风险企业进行限制管制,紧急停开,事前完成风险控制。
3.全流程打通,形成业务线上全闭环。通过多节点的参与,打通发票的全流程—领票、开票、流转、报销、申报,发票的整个生命周期都可以在线上完成,实现了业务全闭环。通过接口开放对接财务系统等服务商,发票查询真伪更方便。与报销服务商打通后,即可实现线上报销还款,形成从领票开票到报销的线上全闭环。
更值得一提的是,深圳市税务局研发的“区块链+电子发票”试点实施方案带来的税收管理流程和方法创新,甚至于为实现真正的“信息管税”提供了契机。
(三)创新点分析:基于发票的征纳信息闭环流径
1. 发票信息流的创新与变化。在区块链平台,基于开票企业、用票人、受票企业等要素的细分(刘志安、谢波峰、赵杰夫等,2018),发票信息化运行大致如图1 所示:
图1 区块链发票信息流转示意图
第一,从符合条件企业端开具发票信息出口(目前增值税发票管理新系统需要经金税三期配号、发票新系统、电子发票管理)。这是一个根本性的革命性变化。
第二,通过区块链平台,经开票路径设定,到达第三方开票节点或者自建节点,作为用票人的消费者,在链上认领,更新链上发票信息(用户身份及相应发票信息)。
第三,根据企业财务规则,企业内部进行报销,并更新链上发票状态。
第四,企业财务(税务)管理系统上链,交换相应的发票信息到开票方的财务(税务)系统,根据相应的规则,进行增值税发票及纳税申报事项,并更新链上状态。在区块链平台中,申报事项的主要意义是多方主体对涉税事项及信息的确认,其必要性在涉税主体(不仅仅法定纳税人)与涉税事项(信息)分离的前提基础没有改变下,仍有必要。
除了上文提及的发票生命周期起始点的根本性变化外,以上流程中涉及的核心创新有:第一,开票信息路径的变化。在区块链中,发票信息改变了端到端的顺序流动,而是以区块链节点为链接点,在税务局端、开票企业、用票企业,通过各分工节点,进行矩阵式的多流向交换。第二,受票信息路径的变化,实质上是指区块链发票认领、报销、申报等状态的改变。区块链发票在生命周期中,在区块链上状态信息的改变,不仅在区块链节点上发生,还根据现有的管理需要和系统约定,更新至税务局端、受票企业(人)、用票人等各个相关方的应用系统中。
概括来看,在区块链发票信息结构和信息流径下,结合区块链低层节点信息和上层的应用程序,在区块链发票开票行为完成后,可对区块链发票全生命周期的状态进行多向验证、更新和交换,全面防范发票的管理和使用风险。在管理风险方面,在区块链的可信验证机制层面解决电子发票信息的真实世界身份与电子身份(系统纳税人号)唯一对应、安全可靠、真实可信等问题。在使用风险方面,当用票端发起报销或核销行为时,受票端电子发票信息与用票端电子发票信息在企业端进行核对。这一核对是电子发票应用的增值应用,通过在税务局一端开票企业和受票企业信息的映射和核对,消除非受票企业自身产生的发票管理风险。
2.为真正的“信息管税”的税收管理现代化模式提供契机。理论上看,无论是否是电子发票,实现“电子信息管税”,而不是所谓的“发票管税”,关键在于税务部门对发票管理的定位。在纸质发票阶段, 税务部门将纸质发票的全生命周期纳入管理流程,把纸质发票作为税收管理的基础,从而让原本只有发货和记账两大功能的发票,衍生了第三大功能—税收管理凭据,并从此有了所谓的“发票管理”的说法。目前,在税收管理外部社会、经济、技术环境发生重大变化,以及纳税人遵从意识不断提高的情况下,我国税务部门对发票的依赖性开始有了一些改变,不仅制度上开始认可非发票凭据,而且在工具上也逐步从纸质向电子形态转变。
这一转变到了区块链发票阶段,更是可能将要发生革命性的变化。在前述发票信息流转路径的描述当中,我们已经提到发票的起始点将不再是税务部门,依托区块链的技术特点,发票的开具将逐渐回归其原来的商业功能,只要资质符合,企业不用在税务部门事先领票,可以直接开具。企业在发票事项上的自主权将越来越强,在发票事项上的事前税收管理将逐渐变成事后的税收管理。鉴于发票信息(并非发票本身)在税收管理中的核心位置,我们可以预期,税收管理现代化模式将会发生根本性的提升和改变,真正的“信息管税”到来的可能性将大大增加。
完善和提升的政策建议
区块链引入“互联网+”建设,不仅仅是完善,还将会有大幅提升的契机。为了进一步推进基于区块链的“互联网+ 税务”,本文提出了以下几方面的完善和提升建议:
(一)对税收管理应用区块链进行总体规划
区块链如果成为数字中国建设的重要支撑(工业与信息化部信息中心,2018),那么其也将成为税务信息化未来5~10年后的重要基础设施。从这一角度出发,的确有必要进行统一的总体规划。在这一规划中,既要动态地认识区块链的能与不能(谢波峰,2018),又要考虑中国税收管理和信息化的现实。要清晰地认识到,即使区块链必然成为未来的重要基础,这一过程也需要时间,需要循序渐进。区块链与非区块链平台将在过渡期内共存,核心应用将根据条件成熟,不断向区块链应用迁移。还要看到区块链技术也在不断发展,在目前作出的总体规划中,重在体现主要业务逻辑设想,而不一定涉及具体的实施技术路径和方案。
要通过考虑跨行业区块链接口平台、税务链管理平台、应用服务管理平台、非区块链接口平台等重要平台,进行顶层设计,规划发展空间。其中,通过跨行业区块链接口平台,将税务区块链和银行区块链、物流区块链、其他领域涉税区块链联系,实现多个区块链之间的涉税信息互联互通;通过税务链管理平台,管理全网节点和链的税务场景和信息;通过应用服务管理平台,承载包括区块链发票在内税收管理的业务逻辑,同时对外提供接口功能;通过非区块链接口平台,实现税务区块链平台与非区块链平台的交互,协调好两类平台之间的信息交换和功能互动,对于推进区块链在税收管理现代化中的应用至关重要。同时,还要做好业务逻辑、数据交换等多个层面的接口,将相关涉税处理功能和信息,在非区块链应用和区块链应用之间进行统一传递,确认不同应用的紧密耦合。
(二) 加快形成基于区块链的税收管理新信息结构
区块链的本质特征之一就是信息记录方式的革命。因此,必须重视其对税收管理信息结构的改进,要加快形成基于区块链的税务区块链矩阵、涉税区块链圈等新信息结构。
第一,税务区块链矩阵。区块链矩阵是基于区块链税收管理信息系统的基础设施。在区块链平台中,要总结现有税务信息架构的经验和教训,深入研究区块链的特点,优化现有的税务信息结构,形成完善的税务区块链矩阵。具体包括居民企业基本信息及信用、居民自然人基本信息及信用、非居民情况、财产情况、发票信息、风险情况,提供不同纳税人、不同生命周期、不同维度的信息对接和流动,为整合涉税信息利用提供新契机。
第二,涉税区块链圈。区块链圈实际上就是不同行业和部门的跨区块链合作。通过区块链合作平台,与金融链、物流链、政府涉税链合作,形成税务区块链的“朋友圈”。税务机关通过区块链技术,一方面可以实现构建包括税务机关在内的政府涉税信息监管链圈。通过建立税务、市场监管、财政、海关、银行、法院等部门的区块链交换和合作,税务机关可以对交易链条上政府管理部门各方的信息进行全面掌握分析,提升征税效率和准确性,并能够指导税收征管、税务稽查等具体工作的有序化、有针对性开展。另一方面还可以实现构建税务发票(信息链)、资金链、物流链等企业运营信息共享和交流,实现“可信涉税信息管理”,编织纳税人涉税信息增值服务链圈,通过与金融行业、物流行业、行业协会等合作,为经济运行提供可靠的信息保障。
(三) 研究和探索基于区块链的税收管理现代化模式
区块链不仅是一种新技术,它给各行各业更大想象空间的是其对业务模式和管理方法带来的广阔空间。对税收管理现代化而言,更是如此。目前,我国已经形成了“互联网+税务”发展的良好格局,税收管理现代化具有了一定的基础。然而,税收管理现代化的动态演进要求税收管理体现和反映时代的背景,这一要求在区块链、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涌现的背景下,就是要求充分挖掘和利用技术可能性,进一步提升征管自动化的程度,优化税收管理的核心功能,形成基于新技术的税收管理新模式。本文结合区块链的技术特点以及我国税收管理的实践情况,提出了如图2所示的现代化税收管理模式设想。
该设想大致如下:第一层次,基于区块链的自动征管。在这一层次中,征管程序高度结构化、自动化,在信息透明、开放互动、程序自动的区块链征管矩阵网络中,按照确定的税收法律规则,自动执行,征纳成本最低,征管效率最高。第二层次,基于区块链的积极征管。在这一模式下,基础管理功能将不再是重点,而将形成基于自动化征管流程的核心管理功能,充分发挥税务部门的积极主动性。第三层次,基于区块链的互动征管提升。这一层次涉及的功能主要解决由于税法抽象和滞后经济社会发展而引起的模糊性和不确定性问题,进一步将出现的问题法制化、规范化,并在条件成熟之后,循环转变为前两个层次的税收管理和服务。
以上三个层次互相支撑,有机地构成基于区块链的现代化征管模式。
总之,我们认为,区块链技术还在不断深入发展,其有着与“互联网+ 税务”行动计划的内在匹配性,我们需要在丰富实践的基础上,敏锐地把握创新契机和革新方向,充分理解技术和业务发展趋势,扬利去弊,进一步推进我国税收管理现代化的深入发展。
来源:《税务研究》第1期
建议引用格式:利用区块链促进税收管理现代化的研究课题组.构建电子发票生态链的探索[J].税务研究,2019(01):68-73.